【格律体新诗讲堂】第三讲:新月派代表作品赏析

【格律体新诗讲堂】第三讲:新月派代表作品赏析

第三讲

新月派代表作品赏析

所谓“新月派”,就是朱自清在自己新诗前十年论文中所称的“格律派”。形成于1920年代中期,延至1930年代之初。前期主帅是闻一多,后期是徐志摩。

而理论纲领是闻一多的《诗的格律》,提出了著名的"三美"主张,即"音乐美(音节)、绘画美(辞藻)、建筑美(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)

"。该派重要诗人是朱湘、孙大雨、饶孟侃、陈梦家、林徽因、卞之琳、臧克家、刘梦苇、蹇先艾、沈从文、孙毓棠、朱大枬等。

他们不满于"五四"以后"自由诗人"忽视诗艺的作风,提倡新格律诗,主张"理性节制情感"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,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,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,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,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
但是1949年以后,该派被视为资产阶级的诗歌派别而打入冷宫。

由于时间有限,又主要着眼于鉴赏,我们就选取3为代表性诗人,每位选一首佳作,给各位介绍。

首先是闻一多。我为2016年之武大举行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一篇论文,在人们一致认同的“爱国诗人”“人民诗人”头衔之外,把他尊为“格律体新诗之父”,该文已经载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。去年在闻氏家乡黄冈举行的研讨会上,我又把一多先生进一步尊为“中国20世纪罕见的全能型诗歌大师”,得到许多同行的赞同。他的遗著有《红烛》《死水》两本诗集及一些集外之作,如著名的《七子之歌》。诗作数量不多,但是其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。我今天就选其中一首供大家欣赏:

忘掉她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,——

那朝霞在花瓣上,

那花心的一缕香——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象春风里一出梦,

象梦里的一声钟,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听蟋蟀唱得多好,

看墓草长得多高;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她已经忘记了你,

她什么都记不起;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年华那朋友真好,

他明天就教你老;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如果是有人要问,

就说没有那个人;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象春风里一出梦,

象梦里的一声钟,

忘掉她,象一朵忘掉的花!

【创作背景】《忘掉她》,是闻一多于1926年冬所作。这年冬天,立瑛不幸在家乡夭折,闻一多赶回老家时,见到的只是一片萋萋墓草。后来他写下了这首《忘掉她》,以抒发自己心中的哀掉之情。

【艺术特色】1、反复吟咏,不断重复。2、正话反说,愈显沉痛。3、意象鲜明,读之难忘。4、使用抱韵,全诗各节对称。

其次当然少不得徐志摩(1897——1931),他只活了34年,是1931年11月19日乘飞机失事殒命的。但是他留下了《翡冷翠的夜》《猛虎集》等4本诗集,在新诗史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我们就选他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来欣赏吧。

偶遇

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,

偶然投映在你的波心--

你不必讶异,

更无需欢喜--

转瞬间消灭了踪影。

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,

你有你的,我有我的方向,

你记得也好,

最好你忘掉,

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。

此诗是有“本事”的,即有其产生的背景。是他与挚爱的女友林徽因分手后所写自我安慰的诗。写于1926年5月,初载同年5月27日《晨报副刊•诗镌》。

诗中的含蓄淡雅,是徐氏风格的一惯表现,但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,其中蕴涵的欲说还休无法言表的情愫,一种复杂且似有似无的感情。这首小诗暗暗带着某种魔力,让习于尘俗的耳朵里,启示一种神奇的意境。“

你记得也好,最好你忘掉。”似乎决绝,确实不然。偶遇的爱情,犹如雨后的彩虹,尽显美丽之极致,可惜是梦幻的、脆弱的,无法在理智世界立足,无法在残酷的现实生存。

从此诗是看,也是属于参差对称式,不过不是很规范。这在格律体新诗初期是难免的。

韵式倒是很讲究的,也是抱韵,但第二节换韵:aabba,ccddc.

第三人还不好选呢。就选陈梦家吧。他属于后期新月派诗人,但是他的造诣很高,而且编了一本《新月诗选》,对于该派作品的传承功莫大焉。

陈梦家(1911~1966)

,浙江省上虞县人。早年师从徐志摩、闻一多,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。后来留学美国,成为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、考古学家。57年划为右派,文革初期死于非命。

我们来看陈梦家这首诗吧:

一朵野花

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,

不想这小生命,向着太阳发笑,

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,

他的欢喜,他的诗,在风前轻摇。

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,

他看见青天,看不见自己的渺小,

听惯风的温柔,听惯风的怒号,

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。

一片风景便是一种心境。大自然中,鲜花遍地,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,不足为奇,人们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感,可以有很多别致的咏唱,陈梦家这首诗,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观察,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真谛。

诗一开始便是感叹这朵野花在荒原上孤独地开,孤独地落,其生命不为人知的境遇。它与诗的第二节的第一句形成诗的复沓,成为两节诗咏唱的背景。

第一节,写了在时间的年轮里,静静地重复着开——落——开的生命循环,野花的生命是短暂的,虽然她也曾美丽芬芳然而自然的律动不可避免,一刹那的盛开,随着的便是枯萎,这便是她的注定的命运。然而野花仍然要毫无保留地展开,在短暂的生命里享受自然给她的恩宠,向太阳炫耀她的短促的生命的美。

第二节,进一步写野花的精神。在辽阔的荒野,野花点点滴滴,太不起眼了。然而野花并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渺小。温柔的风拥抱过她粗野的风抽打过她,在生存的搏斗中,她没有梦,没有幻想,她要把住现在,证实自己的生存。她吐露芬芳,让风,把她带向遥远。

野花的生存态度是诗人礼赞的生存态度。照诗人看来,被束缚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中的人类,无疑是同野花一样的暂与渺小,但,人类应该像那朵野花,不悲观,不自叹,珍惜生命的价值,在生命的充分实现中,在人生的生存搏斗中获得自我的超越。

新月派是中国格律体新诗的第一次尝试。留下了丰富的遗产。我们选这三人三首给大家欣赏,不过是鼎尝一脔而已。另有一位朱湘,是一位不幸的诗人,于1933年12月5日在采石矶附近投江自杀。下面录一首他的遗作《葬我》,供欣赏,就不解读了。这是一首规范的七言三步整齐式作品:

葬我

葬我在荷花池内,

耳边有水蚓拖声,

在绿荷叶的灯上

萤火虫时暗时明——

葬我在马缨花下,

永远做芬芳的梦——

葬我在泰山之巅,

风声呜咽过孤松——

不然,就烧我成灰,

投入泛滥的春江,

与落花一同漂去

无人知道的地方。

若有兴趣,不妨多找些新月派先贤的作品赏读,进一步领略其佳妙之处。

(作者:万龙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