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  > 专题专栏 > 西陵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
最美地名故事——赵铁公拆城轶事
发布日期:2017-05-22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  久居西陵区中心城区的老宜昌,说起环城路的来由,就会想起拆墙的事。说起拆城,就会想起一个名叫赵铁公的人。那么,此公何许人也,又做了哪些与宜昌古城发展变化有关的事宜呢?
  据史书记载,宜昌古城砌筑的城墙为四周相连的椭圆形,其城旧为八门,后改为七门。正东为东湖门,后称大东门;正南为南藩门,后称大南门;西南为文昌门,后称小南门;正西为西上门,后称中水门;西北为西塞门,后称镇川门;西北为北左门,后称小北门;正北为北望门,后称大北门。此外还建有小东门(亦称通惠门)。相传,有位云游道人观赏后,直呼修建此门对风水不利,开则多怪。因此随后便将小东门封闭,又在其上建威风台以求吉利。自此变八门为七门,虽说城拆门失,但其七门后改之名称一直延续至今。
  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湖北省国民政府任命一位毕业于保定军校,名叫赵铁公的沔阳人(今仙桃市)来到宜昌当县长。此公到任后,即想为官一方,多捞油水,又想做做表面文章,点上三把火:一是拆除多年失修、毁损惨重的古城墙,修建环城道路;二是削挖南湖岗边土,填充部分南湖,扩修康庄路(今隆康路上段);三是修建沿长江边从一马路到天宫桥溪口的一段道路,舒通滨江路。客观地说,赵铁公在三年左右的任期内,还算是有所作为,为宜昌百姓做出了一些有益的事,达到了他名利双收之初衷。在赵铁公大权在握之期,有溜须拍马、阿谀奉承者,为帮其歌功颂德,便将新修建的一马路至天宫桥溪口的路取名为大公路,新建的桥命名为大公桥,而大公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。但是在其的所求所为中,他那贪婪的两大嗜好也在人们面前暴露无遗,即贪财又贪色。
  先说其贪财。赵铁公在拆除城墙修筑环城路,填南湖扩建康庄路等项工程中,挖空心思大捞钱财,利用亲信,高价发包,低价兑付,从中大肆贪污公款,中饱私囊。他勾结当时的公昌建筑厂和夏和记营造厂等,将修路工程以十元一方的价格发包给厂家,实际兑付时仅为三元,而那时的砖碴路面每方也就是二元五角(银元),剩余的大部分工程公款全为赵铁公所贪污占有。另外还在税收、官吏任用等方面大肆收受贿赂。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,三年左右的任期中至少有六、七十万银元落入他的腰包,赵铁公实际成为不折不扣的赵铁公。
  再说贪色。赵铁公在汉口娶了一名叫咸水妹的妓女做三姨太,十分宠爱并陪任带到宜昌,让她过着优哉游哉的奢华生活。妓女出身的咸水妹,身着打扮总是别出心载。一天夜晚,她女扮男装,从戏园子看戏回家,路过二架牌坊时,出现了一幕小插曲:此地经营的益丰布店门口纳凉的店员见她似男非女的模样,便窃窃私语讥讽道:“这是个公的还是个母的”?没料到这句话竟然引来杀身之祸,两人招至三姨太的随身保镖拳打脚踢并被押入监房,其中一个叫杨善美的男子被殴打致死。赵铁公认为打死一草民,只是小事一桩,然而这条人命案,被宜昌《益世报》社长张清夫以《宜昌县长赵铁公打死店员杨善美》为题,在报纸上登载了这一消息。一石游起三层浪,消息不径而走,武汉上海等地媒体纷纷转载,并在国民政府《中央日报》上曝光。一时宜昌城大街小巷充满着报童的叫卖声:“号外!号外!宜昌县长打死店员杨善美!”
  经媒体传播,这件命案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,并很快地诉讼至法院。旧社会,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口头禅:“官府街门朝南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”。赵铁公为了解脱缠身官司,只得倾其所有,将其贪污的巨额钱币用来打通上下各层关节。结果官司不了了之,三姨太也另寻新欢。据说,贪财贪色、丢了官职的赵铁公浪迹于汉口街头,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、声名狼藉的可耻下场。
 



分享到: 更多
〖打印本页〗 〖关闭窗口〗
主办:中共宜昌市西陵区委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
承办: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宜昌市西陵区电子政务办公室
ICP备案号:鄂ICP备11018619号